Warning: strpos(): needle is not a string or an integer in /var/www/html/artie.com.tw/blog/comments.php on line 28

Warning: strpos(): needle is not a string or an integer in /var/www/html/artie.com.tw/blog/comments.php on line 29

Warning: strpos(): needle is not a string or an integer in /var/www/html/artie.com.tw/blog/comments.php on line 30
 ARTIE DESIGN 網頁設計、網站設計 - 我就是要金錢的力量!
我就是要金錢的力量! 
Monday, December 3, 2007, 05:42 PM - 我出一張嘴
商業周刊1038期 出刊日2007.10.15
文/李郁怡

《 村上隆》從計程車司機之子到世界級大師

村上隆的作品創下1億日圓天價的紀錄,讓他一躍成為國際級藝術家的轉變
,正是「找對欲望方向,向前奔跑!」

十九歲以前,他是個計程車司機的小孩,家裡貧窮,書讀不好,只想畫畫
,父母親對他說:「你去學畫也好,將來可以油漆看板。」

現在,他四十五歲,他的成功故事上過《紐約時報》,他經營的藝術創作
公司,去年營業額高達三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一百億元)。他的作品「727」
,去年五月以超過一億日圓(約新台幣三千七百萬元)高價賣出,
讓他成為當前日本作品拍賣價格最高的現代藝術家。



這個人叫做村上隆。也許名字聽起來還是陌生,但提到二○○五年國際品
牌LV推出大賣的Monogram櫻桃包,包包上一顆顆鮮豔的櫻桃,就是出自
他的手筆,他就是那個赫赫有名的「設計櫻桃包圖案」的人。

身分爭議:是藝術家也是商人買主來畫廊才擺出畫作

很多人提到他現在的成就,但沒人追究過他為何能成為一個富有又成功的
國際級藝術家?但在他最新出版的《藝術創業論》書中,村上隆倒是毫不
拐彎抹角的詮釋他自我成功的道路:「找到欲望的方向,向前奔跑!」

欲望,就是他的成功之道。

分析成功人物,「成就動機」是最常被提及的原因。但根據心理學者分析
,成就動機背後還有動機,這更深層的驅力就是「欲望」。欲望並不只一
種,但欲望的力量之強,都可能主宰人們行動,影響每個人命運。
(見第一百二十四頁)

村上隆正是少見正視且敢大聲說出欲望讓自己成功的人。
他說:「我要金錢的力量」、「我也要世界級的影響力」。
這兩個欲望對他而言更是是緊密相連,「經濟無法自立,就會變成一顆棋子!」

窮困出身:買了畫具就沒錢吃飯為拚第一,每天畫畫超過十五小時

深入了解村上隆的背景,發現他年少的時候,狠狠的吃過缺錢的苦。
「那時的我,大概就是個性陰暗的孩子吧?」東京秋老虎的陽光由氣窗
灑在白牆上,村上隆對我們描述自己進入藝術界的第一步。

村上隆從小就是個喜歡畫畫的孩子,在高中畢業那年,因為覺得自己除了
畫畫之外,什麼都不會,最後補習兩年,考上東京藝術大學。

那時正是一九八○年代,儘管二次世界大戰已時隔多年,當時日本的社會
環境,還籠罩在戰敗的悲憤之中,父親尤其經常向他提起,打仗期間,美軍
軍艦將吃不完的糧食往海裡倒的情景。有錢國家與窮國的鮮明對比,深烙在
孩子的腦中。

那個時代,能夠去學藝術的,多半還是家境優渥的孩子,很少有人像村上隆
,對每一分錢都要仔細計較。他經常只要花錢買了畫具,口袋裡就一文不剩
,連吃飯的錢也沒有。

年少的村上隆,心中有一股創作的能量燃燒著,加上個性十分好強,為了準
備研究所畢業作品,有好幾個月的時間,他每天畫畫超過十五個小時,畫到
右手得到了肌腱炎,仍然不停止。他本來想,自己這麼努力,「可以得到
第一名了吧?」結果只得到了第二名。他說,那時他甚至不甘心到咬牙切齒
的哭了。

拚命作畫,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錢來買顏料、畫具。求好心切的他,甚至把一
筆好不容易得來的獎學金三百萬日圓,全部花在畫具上。但,要求好,要更
好的材料,錢永遠缺乏。

「那是一段非常紊亂的日子,紊亂到我已經不太記得了。」窮困,加上與女
友的感情並不順利,從大學時期一直到三十二歲的他,生活相當顛簸。受訪時
,回顧那段痛苦的年少歲月,他皺著眉、閉著眼,低頭回答,不看我們。
他又說:「藝術需要金錢與時間,我是在貧窮之中,切實的體會到了。」

一九九四年,村上隆啟程,來到紐約大蘋果這個世界現代藝術中心;但,
當他人真的到了紐約市,迎接他的,卻完全不是他所想像中的生活。
「美國人對於日本的藝術,可以說是一無所知。」村上隆像是掉進了
一個沒有方向感的漩渦,突然間失去了著力點。

痛切領悟:要存活,就要成為胖老鼠跟有錢人打交道,研究如何出頭

有一段時間,原本拚命作畫的他,變得失去了創作的意願,竟然只過著
「到工作室將牆壁塗白」的生活,要不然就是狂看日本漫畫。

這樣困頓的日子過了好久,直到有一天,命運之神向他招手。那天,村上
隆茫然走進紐約骯髒、到處是垃圾的地鐵站,無意抬起頭,「我看到,地
鐵站裡擠著一群老鼠,一隻大老鼠毫不留情踢開小老鼠、搶走食物。」
村上隆說,自己受到很大的驚嚇與衝擊,不只因為髒亂、老鼠搶食的畫面
讓人不忍卒睹,更重要的是,他突然從那幅景象中領悟:「身為藝術家要
存活,在美國只有成為胖老鼠一途!」

為了成為胖老鼠,他開始用心研究如何在歐美的藝術界可以出頭;所有的
精力,都花在怎麼樣可以脫離困境,將自己推上世界舞台

他發現在西方的美術世界裡,藝術是無法跟社交圈的炫耀、競爭切割的。
而且,富裕階層會因為購買藝術品而被認為是成功者,「這些人就是生意
的對象,」他不諱言直指藝術要跟有錢人打交道這件事。甚至,他還更大
膽無忌諱的說:「我認為一流的作品,就是被很多人理解的作品」;
「因為有錢人的小老婆說了一句『不錯』,價值就突然提高的作品都是有可能的!」

村上隆開始有系統的研究歐美藝術史與發展脈絡,也研究西方藝術品市場
的溝通方式,「每一場派對、每一次媒體曝光都是有意義的,不能不屑一顧。」

一年結束,回到日本,他在埼玉縣的鄉下找到一塊地方,蓋了鐵皮屋開始
藝術創作。另一方面,村上隆開始有計畫的,以市場會接受的主題,將日
本御宅族喜歡的漫畫外觀,但帶著反諷精神的雕刻與繪畫,帶到歐美。
「卡通日本」恰恰符合了外國人心中的想像,他的名氣在國外漸漸開展。

不過,「我那時候還是很窮。」村上隆回憶。他的作品即使少數賣出去了
,還是入不敷出,他所製作的作品,不少都變成「庫存」。過著有一餐
沒一餐生活的他,最窮的時候,居然要靠大弟子Mr.(藝名)去超商向
店員情商,帶回過期的便當果腹。

儘管窮,但當時的村上隆被內心裡那股熊熊的欲望驅使著,似乎有用不完
的能量,又是辦展、又是創作。他常常睡個幾分鐘,就跳起來繼續工作,
累了打一下盹,再起來工作,處於一天工作至少十五個小時的瘋狂狀態。
為村上隆著作執筆的編輯穗原俊二,回憶他第一次到村上隆工作的小木屋
訪問,就曾經看過村上四肢打開躺在大木桌上睡著了,那時候的他,甚至
連床都沒有。

「那真是很窮的一段歲月呀!」「但想到有五十個人(志工)必須靠我,
就把它當做是辦同樂會,雖然內心苦,臉上還帶著笑容,絕對不能倒下去。」
回憶到那段日子,村上隆嚴肅的表情,居然浮上了一點笑意。

就在那段時間,村上隆陸續完成日後在國際市場被拍賣出五十萬、甚至百
萬美元的作品,包括尺寸與一般人身高差距不遠的巨乳少女「Hiropon」
、「Miss KO2」、「727」等創作。

不顧批評:與LV合作設計受西方賞識,被封普普藝術接班人

隨著幾次展出,受到西方藝評家的欣賞,他開始享有「現代普普藝術新接班人」
的定位。有些村上隆口中的有錢人,也注意到他的作品。二○○三年,
村上隆的作品「Miss KO2」在美國拍賣出五十萬美元
(約合新台幣一千六百萬元)的高價,創下當時日本現代藝術作品的歷史新高紀錄。

村上隆自己的心中有強烈的欲望,讓他也能發現買家的欲望。
「有錢人是會將自己的欲望,與社會需求完美結合起來的人,
而我會走到今天這個境界,就是因為我跟他們一樣,害怕失敗、
不斷努力活著。」他提到富人與藝術家相似的地方。

因為「有錢人就是要世界上唯一、沒有見過的東西!」為了得到這股藝術
市場最重要力量的肯定,村上隆的藝術創作方式,也打破了許多藝術世界
的規則。

例如他跟LV的合作,村上隆在其書中表示,藝術家跟時尚品牌合作
,當時他算是開首例,「扮演壞人的角色,故意破壞行規」,許多人
批評他「向商業靠攏」,但他卻說:「我在跟LV合作的過程中,了
解到所謂的品牌生意多麼辛苦。要吸引各種充滿欲望的人,然後讓絕
大多數人感到幸福,這是多麼厲害啊!」

為了符合全球買家需求,同時創作高水準作品,村上隆更完全打破藝
術作品製作的方式。

這一條打破傳統,與金錢「掛鉤」與眾不同的路,他卻成功游移其中。

現在村上隆的藝術經紀公司,旗下有年輕藝術家,有製作藝術品的工
作人員與志工,他管理他們,並用經營品牌的概念,將年輕藝術家帶
上國際舞台。新的國際大展即將在這個月二十九日展開,在美國洛杉
磯、紐約、德國法蘭克福、西班牙畢爾包等知名的現代美術館展出,
都會有村上隆與LV歷年合作的作品。

採訪當中,我們曾戲謔的問他:「不是有人說,藝術家不應該汲汲於金錢?」

「那是小鬼(的說法)啦!我們做大人的,應該好好教他們。」他發出一陣笑聲。

藝術家?商人?不管爭議如何,首先誠實面對欲望、其次化欲望成為正面力量
、接著打破陳規,然後讓自己來到其他人難以企及的成功境地。
這,正是村上隆欲望成功的四部曲。



看更多關於村上隆,點這裡

亞惿企畫 / artie marketing


本文章的引用網址:

回應